本项目提出一种利用有机胺吸收体系吸收二氧化碳并回收金属的新方法,借助有机胺的高二氧化碳吸收效率、金属浸出选择性及二氧化碳作用下金属离子析出的分离规律,实现废电池中钴、镍、锰、锂等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达成低能耗、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与高价值利用。该项目以国内知名高校为基地,团队由电池回收、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及环境领域的专家组成,技术已完成实验室规模验证,正推进向大规模工业应用过渡;团队已获得部分投资用于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施,同时仍在寻求更多资金支持,以促进技术的商业化与规模化发展。
本项目提出一种利用有机胺吸收体系吸收二氧化碳并回收金属的新方法,借助有机胺的高二氧化碳吸收效率、金属浸出选择性及二氧化碳作用下金属离子析出的分离规律,实现废电池中钴、镍、锰、锂等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达成低能耗、低成本的二氧化碳捕集与高价值利用。该项目以国内知名高校为基地,团队由电池回收、二氧化碳捕集、工程及环境领域的专家组成,技术已完成实验室规模验证,正推进向大规模工业应用过渡;团队已获得部分投资用于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施,同时仍在寻求更多资金支持,以促进技术的商业化与规模化发展。
针对芯片、电池和光电等高功率设备的散热问题,依据材料器件-系统研发思路,开发高时空分辨测温技术表征设备“热点”温度,建立半导体及界面导热理论体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系统能效,实现高功率设备系统热、电协同优化与设计。太阳能利用与新能源发电:对太阳光谱和中红外热辐射多波段进行调控,提高建筑节能、水净化、农业室温的“光-热-冷”利用效率,开发低成本冷耗能辐射制冷涂料和基于光热水净化设备,开发蒸发发电、湿气发电和盐差发电体系,拓展相关产品在交通、电力系统和大型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本项目聚焦数字孪生技术智慧电池系统的开发,针对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电动交通和电网储能等领域广泛应用,且未来十年将达万亿美元规模的背景下,现有电池系统设计与管控存在的效率低下、寿命短、安全隐患等瓶颈难题,计划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电池材料特性、物理机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现代控制技术,优化电池及其管理系统设计并开发电池 “护照”,实现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同时结合传感器植入技术和机器学习开发新型智能电池,无死角观测电池内外部状态以优化运行,达成电池系统的高耐久性和高安全性。本项目聚焦数字孪生技术智慧电池系统的开发,针对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电动交通和电网储能等领域广泛应用,且未来十年将达万亿美元规模的背景下,现有电池系统设计与管控存在的效率低下、寿命短、安全隐患等瓶颈难题,计划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电池材料特性、物理机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现代控制技术,优化电池及其管理系统设计并开发电池 “护照”,实现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智能管控,同时结合传感器植入技术和机器学习开发新型智能电池,无死角观测电池内外部状态以优化运行,达成电池系统的高耐久性和高安全性。
目前,高速公路作为主要的基础设施/金融资产之一,主要依赖检查员的人工检查进行维护,随后由管理者决策制定必要的养护措施;这是一个显著成本低效的静态过程。本项目将:1. 开发一个接口,将来自车辆(如自动驾驶汽车)的数据整合到数字孪生中,以实现公路资产状态的实时更新;2. 提出一个基于数字孪生的AI模型以支持决策。其成果将转化为一套针对行业需求的工具。它将减少对劳动密集型、高碳的人工检查的依赖,通过主动的维护策略,增强公路网络韧性,并在现有预算下实现最优的价值输出。目前参与者含括芬兰阿尔托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芬兰VTT技术研究中心,芬兰交通基础设施局FTIA;直接项目资金超过55万欧元。
针对桥梁等基建设施的定期外观检查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该团队设计了一套机器人自主检查解决方案,实现了智能、安全高效的检查。该方案结合了深度学习等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无人机等机器人扫描目标外观来检测裂痕等外观异常,识别精度可达0.05毫米级。同时通过视觉定位及传感器融合技术,克服了无GPS环境下机器人定位的难题。此外,该技术也可复用于客机等民用航空器的外观安全检查,能够大幅提升检测效率,节约大量检测成本。
本项目聚焦无水活鱼运输技术的产业化,随着生鲜水产品全球需求的不断增长,活鱼运输中的品质保障直接关系到商家利益与消费需求,而当前因运输工艺滞后,活鱼运输途中死亡率居高不下,据估算每年运输死亡量至少达 148.5 万吨,夏季更是高峰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活鱼运输工艺升级需求迫切。为此,本项目致力于研发、制造并推广高效制冷系统,通过提升制冷循环效率节约能源与成本,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以辐射能为能源的制冷循环系统,通过改进和优化发生器、冷凝器等核心部件提升制冷效率,团队还具备为不同行业及需求定制制冷解决方案的能力,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可拓展应用至其他领域,推动相关产业技术升级。
本项目开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发动机工况,动态优化燃油喷射参数。系统采用创新的控制算法,实现点火正时和喷油量的精准调节,经测试可提升燃油效率15%,降低尾气排放75%,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团队由动力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已完成技术验证和小批量试产,在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建立了产业化基地。产品主要面向海外高端市场,目前已获得6000万元资金支持,正在进行大规模生产准备和市场拓展。
本项目突破国产石英晶片缺陷检测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国内首套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检测装备。系统采用多光谱成像与深度学习算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实现了微米级缺陷的快速精准识别,检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团队由多名正高级专家领衔,核心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有效解决了我国半导体材料检测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项目已完成300万元前期研发投入,产品在多家龙头企业成功应用,现寻求600-700万元融资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推广。
该项目采用CFTDMA(Code-Frequency-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与先进的纠错码技术(TC/CI,Turbo Code with Coset Interleaver),成功解决了水声通信中传输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与多径衰减问题。该团队的水声通信系统在浅海环境中实现了比现有产品高100倍的传输速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核心团队成员为1995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校友。当前,样机已完成,预计今年内将完成基于FPGA的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并于2025年6月完成软件控制部分和实测验证实验。项目目前已投入约250万人民币,并在日本成功融资3000万日元。
项目团队开发的三个靶点特异性抗体药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同时阻断三个靶点的特性。项目阶段:现在已经完成了抗体的筛选和小规模抗体的生产工艺,也已经完成了临床前药物的抗肿瘤药效评价。下一步团队将在灵长类动物身上开展安全性的评价和分析。安全性评价之后,预计 2025 下半年开展Phase I 人体试验。团队中包含:生物学团队,药物安全团队,生物信息学团队,临床开发团队。
本项目创新性地将电阻抗断层扫描技术与增强现实相结合,开发出全球首套可穿戴式肌肉功能动态评估系统。系统包含两大核心技术模块:1)高精度柔性电极阵列,实现肌肉活动的实时三维成像;2)AI驱动的康复分析平台,通过AR可视化呈现肌肉状态并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产品已通过临床验证,能显著提升康复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目前正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推进产品注册和商业化应用。
本项目开发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制药过程优化平台,通过整合过程模拟、环境评估和智能算法,实现药品生产的绿色化改造。系统可实时优化生产工艺参数,显著降低能耗和废弃物排放,同时提高原料利用率。平台包含反应路径优化、废物最小化、能源管理等核心模块,支持制药企业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目前已完成关键技术研发,正在开展示范应用,有望推动制药行业向高效低碳方向转型。
生命健康
人才需求
所需人才专业/研究方向:
药学、制药、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1、负责公司药学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根据公司目标,制定并分解药学项目版块目标;
2、负责撰写研发项目立项书,进行汇报及论证;负责撰写有关申报材料;负责项目结项报告的撰写及汇报、项目材料归档。
3、领导和组织团队根据项目计划进行研究、工艺放大、分析方法建立验证和技术转移等;
4、参与监督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及科学性;参与团队内成员绩效考核。
方向2:基因组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或分子生物学等相关专业
1.负责基因药物项目整体实验方案的设计、规划、实施、进度把控及相关申报,领导和组织团队完成基因药物的开发和落地。
2.追踪相关领域最新文献、协助专利申请相关工作,带领团队完成基本的原材料,包括外购试剂和自制试剂的质量标准制订。
3.参与监督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及科学性;参与团队内成员绩效考核。
泛半导体
人才需求
方向1:硅光、电子类、光学类、物理类等相关专业,有高频调制器设计经验者优先
1.负责硅光芯片综合设计和总体评估;
2.负责硅光芯片设计仿真;
3.负责硅光芯片工程化开发;
4.负责硅光芯片及产品应用开发。
方向2:硅光、电子类、光学类、物理类等相关专业
1.负责光电芯片综合测试分析;
2.负责光电芯片参数后仿真;
3.负责光电芯片工程性能评估;
4.负责光电芯片测试技术开发。
方向3:电子类、光学类、物理类等相关专业
1.负责光学器件的设计开发工作
2.编写相关技术文档
3.其他上级交办的任务
汽车及零部件
技术需求
橡胶材料的配方研发与工艺优化
人才需求
方向:橡胶、化学高分子相关专业
专业要求:对橡胶配方有深入了解,对橡胶工业工程设计、橡胶相关的机械设备等有深入了解
期望来源:橡胶产品相关企业
职位全称:材料工程师
薪资:30-40万/年
软件信息
技术需求
无土种植技术/农业物联网
人才需求
方向:信息技术/设施农业
专业要求:信息技术/设施农业
职位全称:物联网工程师/技术员
薪资:8k-20k/月
数控机床
技术需求
产品研发
人才需求
方向:机械设计工程及自动化
专业要求:负责技术研发工作,新产品的研发,生产。特别是谐波减速器的研发生产。
职位全称:研发总监
薪资:30-50w一年
沧澜资本是中国一家精品投行/财务顾问 (FA),专注于为高速成长的科技与医疗健康领域创新企业(尤其是A-C轮阶段)提供私募股权融资服务。凭借深厚的行业认知和精准的投资人网络,沧澜资本为企业提供全流程融资顾问,包括定位梳理、材料制作、精准匹配投资人、谈判及交割支持,以专业高效助力企业成功融资。它是该领域内知名的精品机构。
原子创投成立于2011年末,是一家专注于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团队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和创业经验,过半有海外留学经历,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分别设有办公室,管理四期人民币基金。曾荣获2019年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TOP30、2017年度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2016年度最活跃天使投资人、中国天使投资人TOP30、2015年度最活跃天使投资人、最勤奋天使投资机构、新锐投资人,2014年度中国最佳天使投资机构TOP10等业内殊荣。
百咖资本2016年成立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是一家以投资早期科技项目为主,聚焦智能技术、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创业投资基金。百咖管理团队兼具清华研究院技术转化和美国硅谷研发创业背景,秉承“共赢、陪伴”的理念,深入研究细分行业趋势,发掘具备领军潜质的璞玉团队,耐心做好创业者的长期陪跑者。百咖投资组合包括魅杰光电、福碳新材、讯美科技、安易行、易鸿智能、源堡科技、冰鉴科技、微茗智能、源清动力、康碳科技和清航空天等。
联创永宣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风险投资管理机构,2015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833502)。公司以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为核心,致力于成为中国卓越的价值投资者;通过对科技、健康、环保、文化、消费等领域的行业聚焦与深度研究,挖掘可成为行业龙头的优质企业。2015年,公司荣获中国创投委颁发的最活跃股权投资机构奖,并被清科评选为中国本土创投TOP10。2017年获得清科20强,中国股权投资协会20强,福布斯5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