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储能设备,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速度更快,循环次数几乎不受限制,使用寿命也比电池长得多。本项目专注于研发水基分散体中可以使用的碳材料,包括由各种森林废弃物制成的多孔碳,以生产高质量电极,提升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和环保性。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储能设备,与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速度更快,循环次数几乎不受限制,使用寿命也比电池长得多。本项目专注于研发水基分散体中可以使用的碳材料,包括由各种森林废弃物制成的多孔碳,以生产高质量电极,提升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和环保性。
本项目致力于氢能储运环节的创新,聚焦液态有机储氢技术及高效催化剂的研发,通过单原子分散和纳米孔道技术提升催化性能,突破现有储氢瓶颈。该项目旨在实现常温常压下安全高效的氢能储存与运输,并在温和条件下快速释放氢气,结合国内成熟压缩技术推动加氢装备产业化,为加氢站建设及碳减排目标提供可行解决方案。
在材料与传感器研究领域,新型氟硅橡胶泡沫材料的分子层面设计工作正有序开展。研发团队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开发出能适应复杂溶剂环境的高性能柔性传感器。这项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同时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这些进展不仅体现了研究的学术价值和技术创新性,也填补了相关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空白。目前,围绕这种材料和传感器的进一步测试与优化仍在进行中,旨在让其在不同的复杂溶剂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的性能,为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针对桥梁等基建设施的定期外观检查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该团队设计了一套机器人自主检查解决方案,实现了智能、安全高效的检查。该方案结合了深度学习等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无人机等机器人扫描目标外观来检测裂痕等外观异常,识别精度可达0.05毫米级。同时通过视觉定位及传感器融合技术,克服了无GPS环境下机器人定位的难题。此外,该技术也可复用于客机等民用航空器的外观安全检查,能够大幅提升检测效率,节约大量检测成本。
该项目负责人在通信系统超宽带硬件在环领域有显著成果,围绕该技术在车辆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开展研究,阐明了相关技术机理,提出特定信道技术,结合信道模拟技术实现了该技术在车辆通信领域的首次商业应用。成功研发出高速场景下的毫米波硬件在环射频信道仿真平台,与多家企业合作研发车载通信系统及相关规划平台,相关成果已申请专利,并为合作方节省了大量测试投入,技术将在更多领域推广应用。负责人在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计划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整合打造具有广泛兼容性和场景适用性的新一代硬件在环平台。
芯矩科技通过革新FPGA架构,打破赛灵思和阿尔特拉两家公司的垄断壁垒,同时释放 AI 算力潜能。芯矩科技拥有 AI 专属 FPGA 新架构,可以提供最佳算力并且降低能耗;同时使用并提升开源 FPGA 架构可以更快更好的满足新的应用需要。公司用 AI 编程赋能开源 EDA,优化出的高效 FPGA 综合及布线 EDA 填平了 EDA 护城河。公司核心团队成员都是美国芯片行业顶级精英,其关键成员都曾在世界最大的几家美国芯片公司从事多年设计工作并任总监以上职位或FPGA 领域教授。
该项目采用CFTDMA(Code-Frequency-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与先进的纠错码技术(TC/CI,Turbo Code with Coset Interleaver),成功解决了水声通信中传输信号的多普勒频移与多径衰减问题。该团队的水声通信系统在浅海环境中实现了比现有产品高100倍的传输速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核心团队成员为1995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校友。当前,样机已完成,预计今年内将完成基于FPGA的基带信号处理模块,并于2025年6月完成软件控制部分和实测验证实验。项目目前已投入约250万人民币,并在日本成功融资3000万日元。
本项目开发新一代低功耗智能传感器解决方案,集成石墨烯基多气体检测与无接触手势识别两大核心技术。通过构建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结合自适应校准算法和人工智能分析,显著提升环境监测精度与系统可靠性。目前气体传感器已完成原型开发,手势识别模块已实现商业化应用。项目致力于打造高性价比的物联网感知层,为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创新的非接触式交互与精准监测方案。
专注于为食品行业、快消品行业以及物流行业提供智能柔性抓取解决方案,旨在通过优化生产线流程来实现降本增效。该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柔性抓手和智能视觉系统。核心技术采用3D打印制造的可控刚性柔性手指,利用3D打印软材料技术,实现了两个显著优势:一是提供高定制化服务,设计不同的手指;二是在手指中加入铁片,实现可调节的软硬度。RoPlus抓手拥有多种抓取模式,具备一体多用的功能。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视觉系统可根据检测到的物品自动调整抓手的运动轨迹并优化抓取模式。
本项目开创性地开发人工可控生物凝聚体系统,通过分子设计与物理化学调控手段,精准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仿生微环境。核心技术包括:1)蛋白质相分离智能调控技术;2)多功能合成液滴构建方法;3)生物-化学耦合催化体系。该平台可实现药物靶向递送、高效生物催化及绿色合成等多重应用,已在小分子药物合成与递送系统开发中完成概念验证。项目正在推进医疗与制药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为生物医药与绿色化学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近年来,基因治疗领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数十亿美元量级。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关键技术挑战,包括治疗载体在靶向组织中的表达效率不足及脱靶效应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究其根源,传统载体设计难以精准适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对基因时空表达的特异性控制。某前沿生物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多组织表观遗传图谱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具有组织特异性增强功能的智能载体设计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能依据不同治疗靶点需求,定制化生成高表达效率的载体序列。平台创始团队由表观遗传学领域资深专家领衔,团队成员不仅拥有国际知名高校的科研背景,更兼具国际知名药企的产业化经验,其主导开发的表观遗传分析系统已产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成功推动多项创新疗法的临床转化进程。
本项目突破传统脑电检测技术局限,创新性地融合柔性电子与边缘计算技术,开发新一代可穿戴神经监测设备。核心技术包含三大突破:1)采用fNIRS-EEG多模态融合测量架构;2)基于STM32平台的轻量化LSTM神经网络算法;3)柔性可穿戴传感器阵列。项目团队由微电子与生物测量专家组成,已完成技术路线验证,正在开发实验室原型。产品将实现医疗级脑功能监测的大众化应用,价格仅为传统设备的1/5,可广泛应用于注意力训练、神经康复等领域。
新材料
人才需求
方向:负责新材料项目的研发工作,确保公司主营业务优势在下游产业生出第二曲线。
1.组织、参与制定公司的产品发展规划及产品研发方向,符合公司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
2.负责年度新产品研发项目的调研、论证、立项;
3.负责新技术、新产品研究方案的制定,并安排、组织实施,将研究进度及结果定期向科研部经理汇报;
4.负责新产品研制现场及研制原始记录的考核;
5.安排、组织对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编写相关资料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并获得支持。
高端新材料
人才需求1
方向:高分子材料
专业要求:1、35-55周岁,博士研究生学历,高分子材料方向相关专业; 2、具有5年以上独立开展、实施改性聚烯烃新材料研发项目的经验;具有主持研发成果成功实施转化的经历;3、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或重大发明专利。
期望来源:陶氏、壳牌、拜耳、埃克森美孚、北欧化工等
职位全称:改性聚烯烃新材料专家
薪资:面谈
人才需求2
方向:工业催化
专业要求:1、35-55周岁,博士研究生学历,工业催化方向相关专业; 2、具有5年以上独立开展、实施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项目的经验;具有主持研发成果成功实施转化的经历;3、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或重大发明专利。
期望来源:UOP、BSF、DOW、埃克森美孚、GRACE等
职位全称:茂金属催化剂研发专家
薪资:面谈
人才需求3
方向:高分子材料
专业要求:1、35-55周岁,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分子材料相关专业; 2、具有5年以上独立开展、实施SAP新材料研发项目的经验;具有主持研发成果成功实施转化的经历;3、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或重大发明专利。
期望来源:日本触媒、三大雅、住友、巴斯夫等
职位全称:SAP新材料研发专家
薪资:面谈
高端新材料
技术需求
大输液医用包装材料的深加工
人才需求
方向:高分子材料
专业要求:从事PVC塑料加工或相关背景工作二年以上工作经历
期望来源:985 、211
职位全称:技术研发
薪资:面谈
汽车及零部件
技术需求
实验设备搭建,标准件选型
人才需求
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要求:1.熟练使用labview软件;2.熟练使用UG制图软件;3.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4.研究生学历
职位全称:资深试验室工程师
薪资:24W/年
软件信息
技术需求
微精密探针检测
人才需求
方向:机械、材料、物理或电子信息
专业要求:熟练掌握仿真软件,如HFSS、PowerSI、MATLAB/SIMULINK等,具备3D建模能力。具有探针卡测试、保养、调针及异常处理等相关工作经验。
期望来源:半导体封装测试行业
职位全称:探针仿真测试工程师
薪资:面谈
软银亚洲风险投资公司(前身为软银韩国风险投资公司)于2019年1月正式更名,标志着其战略重心转向整个亚洲市场。公司管理资金超10亿美元,专注于全球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领域的早期投资,已覆盖10个国家逾250家初创企业。作为软银集团在中国的核心早期风投机构,其以首尔和北京为基地,正拓展上海、新加坡及硅谷办事处。公司还与TPG共同运营3亿美元基金专注中国顶尖科技企业,投资项目包括印尼Tokopedia、美国Mythic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
原子创投成立于2011年末,是一家专注于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团队拥有丰富的投资、管理和创业经验,过半有海外留学经历,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分别设有办公室,管理四期人民币基金。曾荣获2019年中国年度天使投资人TOP30、2017年度40位40岁以下投资人、2016年度最活跃天使投资人、中国天使投资人TOP30、2015年度最活跃天使投资人、最勤奋天使投资机构、新锐投资人,2014年度中国最佳天使投资机构TOP10等业内殊荣。
怀济资本 (即 杭州怀济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5年4月17日,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资本250万元,总部位于 浙江省杭州市 。该公司专注于 生物医药 、 数字经济 和 绿色低碳 领域的创业投资,管理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近10亿元,合作企业超50家。
联创永宣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风险投资管理机构,2015年9月在新三板挂牌(833502)。公司以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为核心,致力于成为中国卓越的价值投资者;通过对科技、健康、环保、文化、消费等领域的行业聚焦与深度研究,挖掘可成为行业龙头的优质企业。2015年,公司荣获中国创投委颁发的最活跃股权投资机构奖,并被清科评选为中国本土创投TOP10。2017年获得清科20强,中国股权投资协会20强,福布斯5强。